桂花葉枯病首要症狀是病害多從葉緣或葉尖處發作。病葉初始呈現圓形或不規則形斑塊,呈灰褐色,邊際呈深褐色。發病後期,病斑上著生黑色小點並互相融合,葉片大面積幹燥。
該病菌在高溫高濕的夏、秋季發病較重。防治辦法是增施腐殖質肥和鉀肥,防止土壤積水,以促進桂花的成長勢,前進抗病力,並及時去除病葉會集焚毀。發病期噴灑50%的多菌靈800至1000倍液或50%的苯來特1000至1500倍液。
杜鵑花葉腫病首要症狀是嫩葉發作病害時,不和略帶淡紅色,肥厚腫大;嫩梢發作病害時,頂端構成瘿瘤或叢生的肥厚葉片;花被浸染時,花瓣變肥厚,呈肉質、蠟質不規則形的瘿瘤,表面有灰白色的粉狀物。
該病春季借氣流傳達,喜低溫文高濕,一般3月至5月發病嚴峻。防治辦法是將盆栽杜鵑移出溫室後,應放在通風透光處。杜鵑萌發前噴灑1波美度石硫合劑,展新葉期間噴灑0.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%的波爾多液2至3次,一般每隔7至10天噴一次。
月季白粉病首要症狀是月季白粉病在5月至6月和9月至10月發病較重,首要損害新葉和嫩梢,也損害葉柄、花柄、花托和花萼等。發病後,嫩葉舒展曲解,上下雙面布滿白色粉層,逐漸加厚,呈薄氈狀。往後葉片加厚,爲紫綠色,逐漸幹燥去世。成長葉患病時呈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白斑。防治辦法是剪除病枝和病葉,發病時節噴灑20%的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,休眠期噴灑2至3波美度石硫合劑。